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尼木 / 尼木简介

拉萨尼木县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区、市决策部署,尼木县委、县政府认真调研总结出“现代尼木三步走”总体布局和“四产业三园区”发展布局及“人有一技之长、户有致富门路、村有当家产业”等重要举措,以发展经济为工作任务、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抓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工作目标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十年里尼木县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质效实现了质的飞跃,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7亿元,是2012年的2.64倍;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5亿元,是2012年的3.6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亿元,是2012年的10.2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82%;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14%;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66元,是2012年的2.94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精准谋划推进有机种植产业、特色养殖产业、藏香文化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建设吞弥现代农业园区、吞弥经开区尼木产业园区、尼弘元仓供应链经济港物流园区的“四产业三园区”发展布局,产业规模不断升级壮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铺设了农牧民增收致富之路。

吞弥现代农业园区种植户(尼木乡东嘎村)扎西说道:“我是一名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人,以前我们经济来源只有干农活、外出务工等。那时的收入不稳定、离家远,现在我跟我们村一些村民就在家门口挣钱。以前由于自己胆小不敢承包温室大棚,只是在别人承包的大棚里干活,那时候就觉得收入不理想,直到我跟家里人商量承包温室大棚。我们家就陆续承包了4个温室大棚,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家年平均收入已经达到了7万余元,今年我的目标收入是10万,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咱们老百姓不富裕都不行!”

尼木县文化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尼木县有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革命文物4处,初步登记鉴定可移动文物452件(套);国家级文化遗产项目4个,自治区级项目2个,拉萨市级项目4个,尼木县级项目3个;国家级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3名,自治区级传承人4名,市级传承人10名,县级传承人10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雪拉藏纸传承人次仁多杰对记者说道:“我们家世代都是制作藏纸的手工艺人。以前自己和家人非常担心老一辈的技艺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被人们遗忘或丢失。在2009年6月藏纸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这一天大的好消息让我的一切顾虑烟消云散。在这十年中,我们一家茶余饭后经常讨论,如何在创新上下功夫,学习内地一些好的做法。在各级政府的极大支持和鼓励下,我们相继推出了夹花瓣的藏纸、藏纸笔记本、藏纸灯罩、彩色藏纸等系列文创产品,打响了“雪拉藏纸”的品牌。现在国内外的游客也渐渐了解了藏纸,非常喜欢我们的产品,这也对我们祖辈技艺的传承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现在我们销量也是水涨船高,今年收入已达到了40余万元。”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协同治理,围绕“两江四河”人工造林389.3亩,封山育林1645亩,城市“四化”、人居环境整治、人畜分离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乡面貌得到持续改善。完成农牧区户厕改造1039座,实施“厕所革命”48座,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从村(居)街面白色垃圾满天飞和牛羊在道路随意穿梭转变成了随处可见的垃圾箱、环卫工人、(厕所革命)公共厕所等,逐步将把尼木建成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的宜居之地,以实际行动守护好“文香故里”的万水千山、生灵草木。

巴古村村民拉巴介绍到,“现在我们所在道路是尼木县环城路。记得以前这条路是砂石路,以前每次走这条路身上挂满尘土,车后方更是尘土飞扬,雨天走这条路更是一身泥。在这十年中百姓的吃、穿、住、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全是柏油马路,村民们再也不必担心身上落灰。而且现在家家开上了小汽车、家家门口通上了路、家家盖起了新房子,咱们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