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10:36 | 来源:尼木发布 | 访问量: | 【字体:大中小】 | 【打印文本】 |
分享到:
|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就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区党委的安排部署,进一步扩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成效,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相关工作要求以及2020年自治区文化工作计划,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大力支持下,于10月19日至23日,由自治区文化厅主办、自治区扶贫办协办、拉萨市文化局承办的“全区‘非遗+扶贫’专题培训班”在尼木县举办。10月20日,自治区文化厅二级巡视员、非遗处处长吉吉,拉萨市文化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拉巴旺堆,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惠建出席了开班仪式。尼木县委常委、政协党组书记、组织部部长杜开凡,政府副县长颜泽伦参加开班仪式。
此次培训有来自全区各地市文化、扶贫、非遗工坊工作岗位上的近60余名学员聚集在尼木,其中非遗工坊负责人占46%,建档立卡贫困户占30%。
培训采取集中理论培训、实地观摩和尼木非遗工坊成果专题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理论培训还邀请了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自治区商务厅有关专家和西藏雪堆白传统手工艺术学校教师等,讲授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非遗+扶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非遗产品线上展销、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等内容,同时培训还将安排交流研讨会。
近年来,尼木县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摸着石头过河,积极探索“非遗+扶贫”新措施,切实将“软实力”变为“硬支撑”。尼木县是全国第一批10个“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之一,共设立了13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成为全国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据了解,这13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各具特色、优势明显,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和巩固尼木县脱贫成果,为更好地推动尼木县“非遗+扶贫”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尼木县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作为尼木县富民兴县的优势产业,目前,已有非遗相关合作社(含企业)88个,为1765人提供就业岗位;尼木县吞巴镇有水磨273座,从事藏香制作271户,提供就业岗位525个。13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共为1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传授技艺,提供就业岗位,受益群众达562人。
“全区‘非遗+扶贫’专题培训班”的举办,旨在推广尼木县非遗工坊建设成功经验,进一步挖掘传统工艺蕴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提升设计制作水平和产品品质,全面提高非遗传承人、脱贫户和边缘户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培育“工匠精神打造知名品牌,营造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融入传统工艺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积极作用,从而为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非遗智慧做出非遗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