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常见问题

暑期安全“必修课”:这份防溺水指南,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查收!

2025-07-12 11:33 来源:尼木发布 访问量: 【字体: 【打印文本】
分享到:

夏日炎炎,玩水成了很多人消暑的选择,但隐藏在清凉背后的溺水风险,也成了暑期安全的“头号杀手”。每年夏季,因溺水引发的悲剧都让人痛心。掌握防溺水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才能让快乐暑假不“留白”。

 一、防溺水“六不准”,请让孩子熟记!

1. 不私自下水游泳;

2.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 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二、防溺水“四知”要牢记

一知:知去向

• 孩子外出时,家长要清楚知道其去向,是否前往水边或可能接触水域的地方。

• 不允许孩子未经告知私自到水边玩耍、游泳,确保行踪可控。

二知:知同伴

• 了解孩子外出时的同行伙伴,避免孩子与缺乏安全意识的同伴结伴去水边。

• 若发现孩子与他人相约去野外水域,需及时制止并告知风险。

三知:知归时

• 约定孩子外出的返回时间,超过约定时间未归时,要及时联系并寻找,避免因在水边停留过久发生意外。

• 尤其在傍晚、夜间等视线较差的时段,更要严格掌握孩子的返回时间。

四知:知内容

• 明确孩子外出的活动内容,是否涉及游泳、戏水等与水相关的项目。

三、这些救生工具必认识!

1. 救生艇

• 作用:用于水上紧急救援或撤离,可搭载多人,在船只遇险、洪水等场景中,能将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

2. 救生衣

• 作用:穿在身上可产生足够浮力,使人体头部自动露出水面,适合各类水上活动(如乘船、游泳、漂流)。

3. 救生圈

• 作用:抛投给落水者的便携式救生工具,能提供浮力支撑,帮助落水者保持漂浮,等待救援。

4. 救生浮板

• 作用:辅助游泳或戏水时保持平衡,也可在体力不支时提供浮力支撑,常见于正规泳池、水上乐园。

四、防溺水自救方法

一、落水后第一时间:保持冷静,控制呼吸

• 不要拼命挣扎或大喊大叫,过度消耗体力会加速下沉。

• 深吸一口气,让身体尽量放松,四肢自然伸展,尝试让头部露出水面,用嘴缓慢呼吸。

二、借助浮力,维持漂浮

• 若穿着衣物,不要急于脱掉,衣物(尤其是外套)吸水后可能形成一定浮力,帮助身体漂浮。

• 观察周围是否有漂浮物(如木板、塑料瓶、树枝等),尽力抓住,借助其浮力保持身体不下沉。

三、应对抽筋:缓解后再呼救

• 小腿抽筋:伸直腿部,用手抓住脚尖向身体方向拉,同时脚跟用力蹬水,重复几次缓解抽筋。

• 手指抽筋:用力握拳后再张开,反复多次直至恢复。

• 抽筋缓解后,慢慢向岸边移动或大声呼救,避免再次剧烈运动。

四、落水后如何节省体力

• 采用“水母漂”姿势:身体蜷缩,像水母一样漂浮在水面,减少体力消耗(适用于短时间休息)。

• 若附近有岸边,可尝试用脚蹬水、手划水,缓慢向岸边移动,过程中保持呼吸平稳。

五、这些防溺水安全标志,你一定要认识!

禁止游泳

• 标志:红色圆圈加斜杠,内有游泳图案。

• 含义:严禁在此水域游泳,多为野外危险水域(如水库、河道),水下情况复杂,极易发生意外。

落水危险

• 标志:黄色三角形边框,内有人形落水图案。

• 含义:提示区域边缘湿滑、无防护,易因滑倒、失足直接落水,需远离岸边。

当心溺水

• 标志:黄色三角形边框,内有溺水挣扎图案。

• 含义:该水域为溺水高发区(如深浅交界处、有暗流),即使熟悉水性也需高度警惕。

注意安全

• 标志:黄色三角形边框,内有感叹号。

• 含义:水域周边存在未明确标注的隐患(如隐藏深坑、突然涨水等),需全面警惕,谨慎靠近。

六、有人溺水怎么办?

1. 立即呼救:大声喊“有人溺水了!快来人!”,吸引周围人的注意,越多帮手越好,同时尽快拨打110、120,说清楚具体位置(比如“XX桥下游50米处”)。

2. 扔出漂浮物:如果身边有救生圈、木板、长竹竿、绳子、空矿泉水瓶捆成的浮力包等,赶紧扔给溺水者,让他抓住保持漂浮,争取时间。比如递竹竿时,自己要站稳在岸边,别被拉下水。

3. 不要盲目下水:哪怕会游泳,也别轻易下水!野外水域可能有暗流、淤泥,溺水者慌乱中会死死抓住救援者,导致两人都遇险。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员,咱们先做好辅助。

4. 岸边接应:等救援人员到达后,帮忙指引位置、清理岸边障碍,或者准备好毛巾、保暖衣物,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及时保暖。

责任编辑:蒋志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