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9 09:57 | 来源:尼木发布 | 访问量: | 【字体:大中小】 | 【打印文本】 |
分享到:
|
青藏高原,藏鼓声声。无论是作为佛教法器还是歌舞伴奏乐器,藏鼓在藏族群众生活中广泛应用,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符号。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是藏鼓的主要产地,塔荣镇雪拉村的藏鼓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尼木三绝七技”之一。在这个村里从事藏鼓制作的人中,大半辈子坚持制鼓的嘎伦是佼佼者。
雪拉藏鼓制作合作社
作为塔荣镇雪拉村多年来坚持制作手工鼓的一家人,洛桑旦增2014年成立了雪拉藏鼓制作合作社,产品除了供应家庭,主要销往各大藏戏团、寺院及拉萨的工艺品店。今年43岁的旦增出生于藏鼓世家,从父亲嘎伦那一代开始以造鼓为业,如今儿子色曲多吉也接下衣钵。作为合作社的带头人,洛桑旦增积极地投身市场经济中,他们创新研发了迷你鼓等旅游工艺品,来拓宽这项传统手工艺的市场。
藏鼓制作过程
藏鼓制作是一个专业程度很高的工艺,难度虽然不大,但步骤多,精细而繁复。鼓的大小、样式和选材,以及鼓面的彩绘和装饰,都融入了藏族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艺术。
制作一面最常见的家用柄鼓,一般选用材质坚硬比较常见的拉萨本地藏白杨。根据所需鼓的大小挑选木材尺寸,将木头砍成方形后,再刨削成曲面木块。接着以圆形模具作底,固定好用胶粘连起来的曲状木块,外用牛皮绳捆绑鼓架,让木块之间黏合得致密结实,最后在鼓内缘上下分别钉好细木条,以保持圆鼓的形状,每一个鼓内都会贴上经文祈福。细细打磨鼓侧和内里之后,缠一圈纱布,就可以上色、绘图了。
鼓柄需要单独制作,再与鼓身黏合斜接起来,这是展现木匠功力的一个环节。为了美观,鼓柄多会用简单的浮雕分割出手柄的比例,饰以莲花、浮云、吉祥结等纹样。所以,制造鼓柄时,除了手锯、木刨、矬刀、铁锤、木工尺,最常用的工具是各类尺寸的平凿,刻、旋、削、磨,能满足纹饰雕刻的所有需求。
最检验鼓的质量和鼓师技巧是最后的蒙面鼓。鼓面选用韧性极好的牛、羊皮。选皮的首要标准是皮质新鲜、有光泽,毛多而密,最重要的是,内层不可有刀伤或其他损坏。鲜皮首先需经过硝皮处理,以保持质地既韧又柔。在水里浸泡透彻后才能使用,寺庙大鼓用的牛皮要泡20余天,普通鼓多用羊皮,浸泡5~7天。用牛皮绳把湿皮固定在鼓壳上,制鼓师傅根据多年经验,把握着牛皮扩张的规律,过紧的鼓面容易坏,太松会导致鼓声沉闷。贴好鼓面,再晒2~3天,进行最后的修剪,细致的熨平,一副藏鼓就制作完成了。
(图为鼓柄的制作)
(图为藏鼓已制作好的鼓面)
(图为绘制好的鼓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