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尼木 / 旅游尼木 / 民风民俗

尼木白面具藏戏

2023-08-04 10:08 来源:尼木发布 访问量: 【字体: 【打印文本】
分享到: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1300多年以前,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作为传统藏戏之一的白面具藏戏,神秘的剧情,是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古老剧种,情节简单、节奏欢快,唱腔高昂,不时带有动物的吼叫声,蕴含着浓郁的原始文化特性,被认为是藏戏的雏形,有着不可抗拒的民族魅力。

白面具藏戏历史渊源

尼木白面具藏戏至少已有600年以上的历史,白面具藏戏由12-13人组成,有4 种角色,藏语为波青1人、啊1人、巴嘎5人、格鲁2人和尹卓5人,主要剧目为《扎西雪巴》。为做好白面具藏戏传承和发扬,白面具藏戏队伍经常进行学习培训,在第六代传承人桑珠的带领下,藏戏队经常深入基层为农牧民群众表演,提高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并积极参加区、市举办的大型活动,深受百姓欢迎。

尼木白面具藏戏的特点

   一,表演者带有面具。这是大多藏戏都具有的表演特点,即在总体风格上保持并发扬了原始祭祀和民间艺术面具运用兽皮、牲畜皮和粗毛线等材料所反映出来的稚拙之美,还有运用布片、呢料、棉絮等较为近现代的材料表现出的制作上的自由性、放纵性,总之,展现了民间的生命力。二,广场艺术形式,也是按照藏戏普遍的演出步骤,第一部分为“顿”,是开场白;第二部分称为“雄”,是正戏;第三部分称为“扎西”。三,传神般地表演形式。除了面具造型的独特吸人眼球以外,表演者变形时阵势稍显夸张,表演前造像时重内在特征和神态感情,如忿怒相神从口中伸出来的两个獠牙,把狼的形象、狮虎的形象吸收进去了,使之内在的神情秉性突显了出来。四,从象征意义上看。因为它属于白面具形式,所以具有不属于蓝、黄、红等面具形式的象征意义,如代表了纯洁、善良、慈祥等,结合第一个特点面具,又构成了其他含义,比如加了白发的面具代表老年长寿,加上美髯象征男性之美。

尼木白面具藏戏的传承保护

尼木塔荣藏戏是尼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是尼木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城市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的精神资源,也是尼木文明史的生动写照和历史见证。保护好尼木塔荣藏戏,对于传承历史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县,对于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激发人们的创造力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作为中国母体藏戏剧种的尼木塔荣藏戏,经过20世纪80年代集成志书的抢救性搜集调查,也获得较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现有白面具藏戏班7个。非遗项目尼本塔荣藏戏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的资助,展开传统技艺的培训,还参加拉萨雪顿节演出,平时也为群众演出,呈现较活跃的趋势。

20191112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尼木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电局(尼木县文物局)获得传统戏剧藏戏(尼木塔荣藏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尼木白面具藏戏的社会影响

  白面具藏戏是尼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是尼木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的精神资源,也是尼木文明史的生动写照和历史见证,与我国国粹京剧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保护好白面具藏戏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历史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县,对于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激发人们的创造力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责任编辑:申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